移动端
立即下载

下载优课UOOC APP

立即下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注册
Loaded: 0%
Progress: 0%
Mute
Remaining Time -0:00
Duration Time 0:00
Current Time 0:00
授课对象

大学一年级新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

Computer Foundation

武汉科技大学 / 吴志芳( 讲师)

开课语种

中文

开课次数

8次

累计选课

16221人

选择周期:
【MOOC学分课】2025年春季学期
加入课程

已关注: 76人 分享:

课程简介

     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机器代替人类体力劳动的开始,那么计算机的应用则开创了解放人类脑力劳动的新时代。自从1946年计算机诞生,它以迅猛的速度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由于计算机的非凡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和习惯。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面对未来的数字生活,无论你在学习什么专业,也无论你未来将从事何种工作,计算机都会是你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武汉科技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教学核心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试图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科学的轮廓。课程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然后讲解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以及现代计算机系统的3大支撑平台:软件、硬件、网络;在此基础之上,讲述了在开发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算法描述、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技术;最后普及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转。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强调计算思维的建立和应用,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内容涵盖广,每一章都对应了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头课程,对于大学新生,不求精通但求了解,目的是当学生在专业和学科真正需要时,能够想起这个知识领域,继续深挖细究。  

   好!是不是已经等不及要去学习了,让我们开始探索之旅吧!

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文化,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主动运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发现计算思维在本专业的应用;

目标2:掌握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对计算机系统具备整体上的认知,能够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抽象,识别、判断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结合数学模型方法对问题进行正确表达和描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3: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在社会和专业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课前重在督促:教师在UOOC平台发公告,布置学习目标任务;学生预习并观看视频,完成在线测试。

2、课堂重在互动:通过课堂APP实现考勤、习题考查、随机点名提问等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难点问题的兴趣。同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通过思政案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人格培育相统一,立德树人。

3、课后重在反思:在UOOC平台布置讨论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从网络获取信息,各抒己见,反思总结,最后在UOOC平台完成作业。


参考教材

1]李顺新,吴志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8

2]李顺新,吴志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8


  • -------第一篇 信息与社会-------
  • 第1章 概述
    • 第1节 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
    • 第2节 计算机的分类及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 第1章测验
  • 第2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 第1节 关于进制
    • 第2节 二进制数的运算
    • 第3节 数值的表示
    • 第4节 字符的表示与显示
    • 第5节 多媒体数据的表示
    • 第2章测验
    • 思政案例
  • 第3章 信息安全基础
    • 第1节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 第2节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应对
    • 第3节 恶意软件的分类
    • 第4节 恶意软件载荷与防治
    • 第5节 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
    • 第3章测验
    • 思政案例
  • 第4章 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
    • 思政案例
    • 课件
    • 第4章测验
  • -------第二篇 平台与计算--------
  • 第5章 计算机系统
    • 第1节 图灵机和冯.诺依曼结构
    • 第2节 计算机硬件系统
    • 第3节 PC机硬件知识
    • 第4节 计算机软件系统
    • 第5章测验
    • 思政案例
  • 第6章 操作系统基础
    • 第1节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节 操作系统的技术基础
    • 第3节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 第4节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5节 处理器管理
    • 第6节 存储管理
    • 第7节 设备管理
    • 第8节 文件管理
    • 第6章测验
    • 思政案例
  •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第1节 网络的概念
    • 第2节 网络分类
    • 第3节 网络体系结构
    • 第4节 局域网
    • 第5节 Internet与IP地址
    • 第6节 子网划分
    • 第7节 接入技术
    • 第8节 Internet基本服务
    • 第7章测验
  • -------第三篇 程序与算法---------
  • 第8章 程序设计基础
    • 第1节 程序与程序设计
    • 第2节 程序设计语言
    • 第3节 算法
    • 第4节 算法设计初步
    • 第8章测验
    • 第5节
  • 第9章 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
    • 第1节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2节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 第3节 线性表及其存储结构
    • 第4节 栈
    • 第5节 队列
    • 第6节 树及相关术语
    • 第7节 二叉树及其性质
    • 第8节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 第9节 二叉树的遍历
    • 第9章测验
  • --------第四篇 数据与智能--------
  • 第10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 第1节 数据库的产生过程
    • 第2节 数据模型
    • 第3节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 第4节 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
    • 第5节 关系操作
    • 第10章测验
    • 思政案例
  • 人工智能基础
    • 第1节 理解人工智能:定义与基本概念
    • 第2节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历史与里程碑
    • 第3节 人工智能分类及相关概念
    • 第4节 人工智能对职业发展影响及法律
暂无章节

考核方法

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自由模式

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自由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含: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单元测验、课后作业、参加期末考试和参与讨论交流等。

课程学习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完成教学视频:得分占总评成绩的30%

2、完成单元测验:得分占总评成绩的10%

3、完成课后作业:得分占总评成绩的20%

4、参加期末考试:得分占总评成绩的30%

5、参与网上讨论:得分占总评成绩的5%

6、参与网上签到:得分占总评成绩的5%

线上计分标准

视频 作业 测验 线上期末考试 讨论 签到 合计
30% 20% 10% 30% 5% 5% 100%

* 视频: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

讨论:发布10分/条,回复10分/条,加精20分/条,置顶20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5%折算实际得分;

签到:累计10次得满分,每日只能签到一次(系统自动记录)。

视频和测验类任务点完成数达70.0%才能参加考试

第1篇  信息与社会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

1.2 计算机的分类及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第2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1 关于进制

2.2 二进制数的运算

2.3 数值整数的表示

2.4 字符的表示与显示

2.5 多媒体数据的表示


第3章 信息安全基础  

3.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3.2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应对

3.3 恶意软件的分类

3.4 恶意软件载荷与防治

3.5 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


第4章  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 

4.1  人工智能

4.2  大数据

4.3  物联网 

4.4  虚拟现实



   第2篇  平台与计算


第5章 计算机系统  

5.1 图灵机和冯.诺依曼结构

5.2 计算机硬件系统

5.3 PC机硬件知识

5.4 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6章 操作系统基础  

6.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6.2 操作系统的技术基础

6.3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6.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6.5 处理器管理

6.6 存储管理

6.7 设备管理

6.8 文件管理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7.1 网络的概念

7.2 网络分类

7.3 网络体系结构

7.4 局域网

7.5 Internet与IP地址

7.6 子网划分

7.7 接入技术

7.8 Internet基本服务



   第3篇  程序与算法

 

第8章 程序设计基础  

8.1 程序与程序设计

8.2 程序设计语言

8.3 算法

8.4 算法设计初步

 

第9章 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  

9.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9.2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

9.3 线性表及其存储结构

9.4 栈

9.5 队列

9.6 树及相关术语

9.7 二叉树及其性质

9.8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9.9 二叉树的遍历


   第4篇  数据库


第10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10.1 数据库的产生过程

10.2 数据模型

10.3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0.4 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

10.5 关系操作

 



暂无认证机构
2025年春季学期
开课时间:2025.02.21 - 2025.06.14
建议学分:2.0分
建议学时:32学时
教学模式:自由模式
教学团队

吴志芳

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负责人。主讲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等。参与编写4本课程教材,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赛事,获得多项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李顺新

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李顺新,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讲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编译原理等。主要研究方向:需求工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图形图像智能识别。

张葵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因着对计算机编程的好奇和热爱,而进入计算机行业。因着孩童时埋下的向往教师职业的种子,而在硕士毕业时成为现实。万事互相效力,如今我走在了计算机基础的教育领域,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感计算机教育行业的深邃和自己的无知,唯有终生学习才可以做到良心的安舒。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愿作学生脚下的泥,润育学生未来的芬芳。

刘琼

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主讲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安全,人工智能。

王思鹏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思鹏,男,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主持和参与多项教研、科研项目,主编和参编教材四部,获得多次校级教学奖励。

陈英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在国内多刊物发表论文

胡慧君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自1995年进入武汉大学攻读学士至2015年12月博士毕业,一直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工作后,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学科的相关研究;同时从事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任现职以来,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2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主持完成1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参与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基金;授权1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 在教学方面,主持完成1项校教研项目。 任现职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包括:SCI期刊收录6篇、EI收录论文1篇、CPCI-S收录2篇、国内核心期刊1篇、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6篇;以第二主编出版专著1部(本人编辑字数为10.1万字)。 任现职以来,一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欧阳琳

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欧阳琳,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数据流处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